我已出发 铁幕国家

  第二次到巴格达,和第一次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除了满眼的美军和坦克,还有就是我们记者已经不需要向伊拉克新闻部报到。这个时候,没有人来管我们,只要能证明自己是传媒工作者,我们就可以到处乱跑,当然由美军接管的地方除外。我们还发现,由原来伊拉克新闻部发的采访证非常有用。这种证件,有英文也有阿拉伯文,还有照片,并且过了胶,在当地畅通无阻。带着这张已经成为绝版的记者证,不管是美军还是当地人,都认同我们记者的身份。只是,手持萨达姆政府发出的记者证,我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张采访证是在伊拉克新闻部申请得来的。就在我们上次撤离巴格达的第二天,我们曾经每天工作的新闻中心就遭到了轰炸。这次重返巴格达,我们决定到新闻中心去看一看。
  新闻中心的大楼还在那里,但是已经备受摧残。临走的时候,我们曾在底层新闻中心经理的办公室里面,贴上了公司的台标,不过现在,这里面有的只是烧剩下的灰烬。我和晓江走在阴森森的楼道里,我们很担心一不留神就会踩到什么东西,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块木片从头顶掉下来。
  走上二楼的天台,这里原本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都曾在这里搭起帐篷工作。现在,那些帐篷还在那里,不过大部分已经破烂不堪。除了风吹雨淋,更主要的,它们也承受了一次次炮火的洗礼。
  找到我们每天做电视直播的地方,因为轰炸的关系,地上到处都是被烧焦的痕迹,背后那座清真寺还在那里,但是楼下对面的商场,已经被炸成了废墟。站在二楼的平台望下去,就在马路的对面,美军的两辆坦克驻守在那里。士兵们正躺在坦克上面用望远镜到处张望。
  和上一次不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放心地在街上进行采访,我们的翻译不会告诉我们说,这里可以,那里不可以。其实我到巴格达之前,已经听很多同行告诉我,在巴格达是不可以随便拍摄的。政府会给每个记者配一名翻译,美其名曰是翻译,但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告诉你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的同时,来记录你每天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第一次到巴格达,在新闻中心报到之后,就分配到一名翻译。一个五十多岁的巴格达人。他说,他原来是一名工程师,从德国留学回来。现在退休了,正好政府需要很多的翻译,所以他就来干这份工作。
  我们相处得还不错。他带我们到当地的餐厅吃饭,还让我们如果有时间就到他的家里去,因为他的妈妈做的饭要比外边餐厅的好吃得多。他每天会带着他的德国产的照相机出来,他说他喜欢摄影,曾经办过摄影展览,而且他也为外国的一些杂志拍照。
  也许因为他本来不是干这一行的,所以我并不觉得他非常在意我们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有太多的外国记者来到当地,那些政府原本的翻译已经供不应求,很多半路出家的翻译也开始为外国记者服务,因此新闻部对记者的掌控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严格。很多时候,我们到外面拍摄,问他到底哪些地方可以拍,哪些地方不可以,他也说不清楚。
  撤出巴格达前夕,我们决定趁着最后一天的空档,拍摄一下巴格达的街景。我让翻译提醒我们,哪里可以拍,哪里不可以,而且我们拿着的是小数码摄影机,我们想就在车上拍摄,应该没有问题。
  一开始确实没有问题。我们拍摄旧城区,拍摄在轰炸下还是如常生活的巴格达市民。我和翻译聊天,他说除了当工程师,还曾经开过一家电器商店,帮人修理电器。不过后来觉得太辛苦,做了几年就放弃了。我问他愿不愿意接受访问,就在车上,他说好啊,因为有那么多的中国观众可以看到他。我问他如何看待这个政府,毕竟他在西方国家受过教育,应该感受过西方式的民主,他说,他不想批评政府,其实什么样的政府都会有他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伊拉克也是一样,萨达姆也是一样。民主和自由,他相信,需要时间,需要慢慢来。
  我们的车经过底格里斯河的时候,翻译说,这里不要拍,因为周围有很多军事设施。于是我们停止了拍摄。就在我们放下摄影机没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辆军车忽然出现在我们的后面,指示我们停车。看上去我们惹了麻烦,不过我倒不是很担心,因为我们有记者证,而且我们也没有拍摄什么敏感的东西,而最重要的,我们是中国人。在巴格达的这些天,只要知道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很多事情都非常好办。
  车上的军人下来检查我们的证件,然后翻译下车开始和对方交涉,看上去他们谈得不错,翻译上车之前,还和对方互相亲吻脸颊,这是当地人通用的一个打招呼的方式。翻译说,这个军官正好是他的朋友,他解释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所以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接下来就没有这么好运气。我们经过警察局,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很快警车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经过一番解释,我们可以离开,但是他们还是记下了翻译证件的编号。我问翻译,会不会有问题,他说,没有关系的,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忙着把行李放到车上,准备离开巴格达的时候,我们的翻译满头大汗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不停地擦着额头的汗,说话也语无伦次。听了半天,我终于搞清楚,原来昨天晚上,秘密警察打电话到他家,问他昨天我们到底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他希望我们把昨天拍的带子给他,和他一起到新闻中心,让新闻局的官员检查。我说如果就是这么简单,一点问题都没有。他说,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能不能把我们和他在车上做的访问洗掉,虽然他觉得自己讲的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万一当局觉得有问题的话,他就会惹上杀身之祸。我问他,我们在车上做的访问,如果我们都不说,谁会知道呢,他说还有我们的司机,如果司机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那就麻烦了。我说好吧,洗掉很容易,但带子中间突然丢了东西,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他想了想,说也对,可是,那该怎么办呢?
  我问他,你告诉警察我们拍了什么呢?他说只是非常简单的街景而已。我说那就好办,我们拍一卷街景的带子给新闻局就可以了。
  事情的结局却是相当简单。我们把带子送到新闻局,新闻中心经理来检查带子。为了让翻译放心,我们建议他让新闻中心出一张书面证明,那就是我们的带子已经被检查过了。
  个人生活在政府的监控之下,这样的经历我自然不是第一次感受到。我们刚刚到巴格达,入住酒店的时候,酒店的服务员马上提醒我们,在我们到新闻中心解封卫星电话之前,千万不要在酒店里面私自把电话拆开,否则,不单单我们会惹上麻烦,酒店也会因此背上黑锅。
  还有一次,我们想到高一些的地方拍摄轰炸的情况,因为我们住在酒店的三楼,拍摄轰炸的效果没有那么好,我就和酒店的服务员商量。他说,可以带我上天台,但是摄影机不能够拿。出于好奇,我跟着他上了天台。站在高处,巴格达的景致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很自然地指着某个方向问服务员那是什么地方。服务员非常紧张,赶紧招呼我放下手。他解释说,如果让警察或者军人看到我在那里指指点点,麻烦就大了,毕竟我是外国人!
  第二次到巴格达,和我们的司机和翻译聊起这些事情,他们说这实在是太平常了。在萨达姆统治的时候,谈论政府是危险的行为,很多时候夫妻之间都不能相互信任。铁幕统治的结果,夫妻之间都讳莫如深。天知道谁不会检举揭发,又有谁是可以充分依赖和信任的呢?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