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私秘生活全记录 六


  一队搜索营的唐骑,按照李靖的命令,直接冲进颉利的后帐。好东西没搜着,倒搜着一个盛装美妇和一个孩子。住在可讦后帐的可不是一般人,兵士们二话不说,把这两人携上马背,来见主帅。一个时辰左右,战斗己基本上结束,番兵营帐,也全部被荡平。检点俘虏,不下数万,一串一串的,全被绳索捆着,垂头丧气地听从唐兵的安排。李靖重新择地安营,帅帐中当先就坐,兵士们推来那盛装妇人和少年男子,一见面,李靖就猜个八九不离十,问那妇人:“你是义成公主?”
  妇人一开始默默无语,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这是你和颉利的儿子?”李靖指着那个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少年问。妇人点了点头,旁边早有先自投诚的指认道:“此少年男子乃颉利子叠罗支。”
  李靖点点头,喝令手下把叠罗支打入槛车,即刻解往京师。“你四次嫁人,不觉羞耻吧?”李靖又回头指着义成公主斥道。
  义成公主听了李靖的话并不觉得难堪,她撩了撩额边的乱发,侃侃而言:“开皇十九年,我奉旨嫁给突厥启民可汗,使得隋朝在突厥心目中地位大增。启民曾上书隋炀帝,希改民族服装为汉装,给北幸的隋炀帝跪伏敬酒,隋炀帝大悦赋诗,自认为汉朝天子‘空上单于台’更为威风。启民死,我依突厥民族风俗先后改嫁给他的三个儿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我始终作为可汗的可敦,乃身不由己,没有多么值得可耻的地方。”
  见义成公主脸不红,心不跳,说起自己,也是娓娓道来,李靖大怒,指着义成公主喝道:
  “你多少次怂恿突厥兵侵犯边境,使得民不聊生,百姓离散丧亡,该当何罪!”
  义成公主微微一笑,道:
  “要杀便杀,匹夫何必动怒?我作为隋宗室子女,数请颉利出兵攻唐,为隋朝报仇,乃是忠于故国家乡,理所应当,何罪之有?”罢罢,我是说不过你这个女子了,反正唐朝、突厥都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我就成全了你吧。——想到这里,李靖手指着义成公主,命令刀斧手:
  “拖下去,即刻斩首!”
  义成公主面不改色,不待刀斧手近前,已袅袅婷婷先自走了出去……
  打扫战场的功夫,唐军后续部队已赶了上来,李靖当即决定马不停蹄,率精骑沿阴山山道追击颉利。
  颉利慌慌张张,携万余残兵向碛口方向退却,临近碛口时,不想李勣又故伎重演,早已在颉利通往漠北的路上设下埋伏。此时已是下午,阴云低垂,唐兵突然伏兵四起,截住了突厥人的退路。
  前有劲敌,后有追兵,没奈何,颉利只得拨头向西逃窜,末路穷途的他准备往投吐谷浑,暂求一个安身之地。
  碛口也是颉利的主要据点之一,储藏着许多突厥人抢来的财宝、牛羊皮、粮草等。颉利西逃后,碛口不攻自破,辛苦多日的唐兵长驱直入,大街小巷人喊马嘶,颉利的行宫更是被翻腾的不成样子,许多重要的珍宝文书均不翼而飞。主帅李靖对此也未多阻止,直到第二天
  上午他才命令各军归队,原地休整。
  这么快袭破颉利,简直让人难以相信。但李靖确实善于出奇兵,同时在其他战场上,唐军也发动着大小不同的进攻,以配合主帅李靖。除李勣出通漠道以外,灵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出大同道,左武卫大将军柴绍出金河道,豳州都督王孝节出恒安道,营州都督薛万淑出畅武道,十余万人马,几路并进,江河日下的颉利不败才怪呢。
  其中任城王道宗也很战果辉煌,战灵州,俘人畜万计,郁射设、荫奈特勒等部首领慑于威势,率所部来降。捷书传至长安,太宗激动地对群臣说:“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疾首,思一刷耻于天下,今天我诸将,所向辄克,朕岂遂有成功乎!”
  且说任城王李道宗接到李靖的通报,言颉利正向西逃窜。任城王不敢怠慢,在通往西方的路上层层设卡,堵截颉利。颉利被逼得无奈,只好白天躲藏,夜里赶路。这天白天,颉利躲在一个荒谷中,饿极了,打了几个野兔子,正和几个亲信一块架火烧着吃,不想冒出的柴烟恰巧让巡逻的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看见了。宝相寻烟雾摸过来,见荒谷中几个人和坐骑扮相不俗,遂挥兵包抄,将颉利生擒活捉。
  颉利的被捉宣告东突厥的灭亡,太宗大喜过望,下令将突厥可汗颉利即刻解来京师。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太宗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作为阶下囚的颉利,被人牵着,到李唐太庙转了一圈,三叩六拜,表示归顺和忏悔,此所谓告俘太庙。而后,颉利又被牵着,来到顺天楼。
  顺天楼上,设有御座,太宗一身大礼服,端坐其上。两边站立着长孙无忌等授有爵位的重臣,不远处侍立着身材魁梧的御前侍卫。顺天门外的广场上,更是旌旗飘扬,人山人海。太宗传旨:士民纵观,因而广场外围全都站着看热闹的老百姓;往里,排列着数千名从前线归来的战士,更是一身戎装,挺胸昂首,气概非凡;再往里,是在京的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
  巳时整,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颉利等千余名有官爵的突厥俘虏被兵士们带进广场。所有俘虏均戴着镣铐,一块开圆孔的红布穿过头颅,遮胸盖背,一步一挪,到达指定的位置后,被吆喝着对着顺天门跪下。一个胖大的太监阔步来到顺天门口,扬起一个特制的鞭子,“唰唰唰”来个净鞭三响,声闻广场。广场上喧闹的声音渐渐沉寂了下来。
  净鞭的太监退下,刑部尚书趋步上前,站在门前一个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手拿一张判决书,高声朗读各个俘虏触犯天地,危害人类的罪行,并当场宣布这些罪人法无可逆,请皇上诏准依律押赴市曹斩首示众。
  要把这上千突厥俘虏全部杀了,观众人群中一阵喧哗,那些突厥俘虏更是露出绝望的神色,眼巴巴地望着顺天门上的太宗,期望太宗发纶音,启金口,开恩不杀。
  “传颉利入见——”顺天楼上传来联次传喝声。
  紧接着,过来几个人高马大的虎贲羽林军,抓起颉利就走,连拖带提,入了顺天门。
  进了顺天门,别有一番洞天,甬道两旁,红地毯铺地,上面摆满了文物,什么错金铜镬鼎、铜编钟、战国珑、铜鼓、玉樽、金兽、金虎纹圆屏,个个光辉四射,耀人眼目。这是太宗有意向颉利展示大汉族的文明。羽林军士牵着颉利让他缓步而行,仔细观看。颉利也是被晃得眼花缭乱,只顾鸡啄米似的乱点头。
  看了一圈文物后,颉利被牵上城楼。人群自动给他闪开一条路,颉利本认识太宗,径直上前,俯伏请罪,咦哩啊拉说了一大通。太宗也听不懂,未待译官翻译,即朗声诘责道:
  “尔罪有五:尔父国破,赖隋以安,不以一镞力助之,使其庙社不血食,一也;与我邻而弃信扰边,二也;恃兵好战,使白骨蔽野,罪三也;蹂我稼穑,掠我子女,罪四一也;我宽宥汝罪,存汝邦国,汝迁延不来,其罪五。朕杀尔非无名,顾渭上盟未之忘,故不穷责也。”
  译官俯下身子,逐字逐句把太宗的话翻译给颉利听。颉利一听说太宗顾念渭上之盟,不杀他,感动得且泣且谢。太宗也不愿和颉利多说一些,叫来太仆卿吩咐道:
  “把颉利引去你们太仆寺住,好生管待,给好廪食。”
  太仆卿连连答应,这时已有人给颉利除去脚镣手铐,颉利活动活动手脚,向太宗行个礼,转身跟着太仆卿去了。
  献俘仪式结束了,太宗颁下诏令,将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亦收入大唐版图。
  顺天门举行隆重的献俘仪式,住在大安宫的太上皇李渊也悲喜交集,他站在殿前廊下,倾听着来自顺天门方向的欢呼声,不知不觉流下了热泪,他仰天叹道:
  “汉高祖白登被围,耻未得雪,仇不得报,今我子擒颉利,灭突厥,我付托得人,复有何优!”
  太上皇李渊正对天叨念着,一个小近侍从宫外飞奔而来,仰手叫着:
  “太上皇,太上皇,皇上来了!”
  话音未落,大安宫门口忽啦啦出现一群人,给寂寞的大安宫平添一份热闹。打头的身穿滚龙黄袍,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他一脸兴奋的喜悦,迈步走上台阶,正要当行跪礼,早有近侍把他搀着,爷俩两代皇帝并肩走进大殿。
  龙椅上坐定,太宗详细地向太上皇描绘了一下献俘仪式的盛况,太上皇十分高兴,赞许地看着儿子说:“当年我率两千骑兵与突厥激战,至今历历在目,敌强我弱,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得不战争和外交手段交替使用,七次阻止了突厥的进犯。种种艰难与屈辱,想来真令人感慨啊!”
  看太上皇这样兴奋,太宗乘机提出道:
  “不如明日置酒凌烟阁,召诸王、妃、公主还有几位大臣聚集一堂,以庆贺胜利。”
  “好!”太上皇一挥手,“明日我好好地喝几盅,乐呵乐呵,可老长时间没有值得高兴的事了。”
  第二天上午,凌烟阁里一派喜庆的气氛,御膳房使出拿手绝技,什么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羊脂)等八珍一应俱全,都用精美的牙盘装着。参加宴会的只有十来人,有太上皇的两个妃子、任城王李道宗、以及好作诗的长广公主等人,再就是太宗带来的长孙无忌等几位大臣。魏征虽是刚直不阿的谏臣,此次宫宴,魏征也难掩兴致,特地带来他亲自酿造的名为“醽醁”、“翠涛”的两种酒。
  此次宫廷宴饮,为庆贺胜利而开心取乐,太上皇特指定聪悟的长广公主为酒使。
  一个小型的音乐班子在殿旁演奏着,随着铿锵而又悠扬的琵琶声,大家开始举杯,纷纷为太上皇祝寿。同时祝贺大唐终于征服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
  魏征酿的酒置于罐中贮藏,十年都不会坏掉,自然酒精很烈,但味道极佳,饮之四体融融,大家高兴起来,包括太上皇都你一杯我一杯地饮着,一会儿便觉醉意袭来,长广公主打趣地对弟弟太宗皇帝说:
  “魏征酒香,皇上何不乘醉作诗,以赐魏征。”
  “你是酒使,朕不敢违你。”太宗说着,沉吟了一下,手打起拍子,吟出一首诗来——
  醽醁胜玉兰,
  翠涛过玉薤。
  千日醉不醒,
  十年味不败。
  也不管这诗作得好不好,大家齐声叫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也不早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太上皇李渊摇摇晃晃站起来,走过去拿过乐工手中的琵琶,轻拨慢挑弹将起来,想不到太上皇还有这一手,大家兴奋地连声叫好,拍起巴掌。这时,太宗也乘着酒劲起身离座,和着琴声跳起舞来……”悠扬的旋律,美好的时光,两代皇帝共乐的不同寻常的场景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公卿、妃子、公主们轮番上前,奉酒为太上皇祝寿。自早至晚,大家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直饮到深夜,方才散席。
  东突厥既已灭亡,余众或入西域,或北附薛延陀,而来降唐者尚有十余万口,怎样安置这些降唐的人,成了当前第一大问题。为此,太宗专门在太极殿召开御前会议,讨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参加会议的人很多,除朝臣外,还有一些来京办事的都督。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多数人认为:突厥扰中原已久,今幸而破亡,非慕义自归,可悉数迁到兖、豫之地空闲地带,使习耕织,这样百万之虏,可化为胡人,由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不同意在兖、豫之地安插,他说:
  “突厥,铁勒,自古以来,未能使其臣服,陛下天威,得其臣服。请皆置于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落,则可永保无虞也。”礼部侍郎李百药听了颜师古的话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他端端袖子,上来奏道:
  “突厥虽云一国,但以种族区分,各有酋首。今宜就其离散,各遣还本部,置其君长,互不臣服。国分则弱而易制,势均力敌,则难相并吞。各自保全则不能与中原抗衡。我认为应在定襄置都护府,作为统驭,才是安边长策。”
  夏州都督窦静来自基层,最了解突厥人,上来奏道:“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以刑法威,不可以以仁义教,况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生变,犯我王略。不如因其破亡之余,施以望外之恩,假以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这样才能使其常为藩臣,永保我边塞。”中书令温彦博综合各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安置办法,他上前奏道:
  “徙突厥于兖豫之间,离其本土,有违物性,非函育之道。若驱逐塞外,也非王道所为,请按东汉光武帝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风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之拱卫。”温彦博的意见比较全面,兼顾其它,切实可行,太宗点点头,刚要开口说话表示认可,秘书监魏征出班,勃然奏道:“突厥世为寇盗,与中国寻仇不已,今幸得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自宜纵归故土,断不可留居中国,从来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即请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以后,繁息倍多,必为心腹大患,试想西晋初年,诸胡与民杂居内地,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杜乱源,武帝不从,沿至二十年后,伊洛一带,遂至陆沉。往事可为明鉴,奈何不成?”温彦博坚持己见,毫不理睬魏征“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断,辩驳道:
  “不然,天子于四夷,若地养万物,覆载全安之,今突厥破灭,余种归命,不哀怜而弃之,非天地蒙覆之义,而有阻四夷之嫌。臣谓处以河南,盖死而生之,亡而存之,彼世将怀德,何叛之为?”
  魏征也觉出自己主张的狭隘、片面性,但仍坚持说:
  “看问题要看实际,不是德化不德化的问题。永嘉之乱,前车可鉴,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虎自贻患也。”
  温彦博继续阐明道:“圣人之道无不通,故曰‘有教无类’,彼创残之余,以穷归我,我援护之,收处内地,将教以礼法,职以耕安,教以礼义,数年后尽为吾国赤子,又复简选酋长,令入宿卫,彼等畏威怀德,趋承恐后,有什么后患呢?”
  以往太宗对魏征的诤谏,无不言听计从,但这次却没有认可魏征的主张。权衡利弊,择善而从,太宗对群臣说:
  “朕不是晋武帝,也决不会养兽为患。‘分期部落,变其风俗’,是强制民族同化,于理于情不符。朕以为温爱卿安置突厥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决定予以采纳!”
  魏征见太宗已偏向温彦博,料难挽回,再想想自己的谏言于理于德也站不住脚,于是退到一边默然不语,不再强谏了。
  御前会议确定了小部突厥降众迁居内地,其余仍居原处。同时确定在原突利辖区的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顺、祏、化、长四州都督府。把颉利过去辖区置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分统降众。
  为了体现“绥之以德”、“爱之如一”的德化政策,在行政管理方面,原则上任命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因此诏封突利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职任顺州都督,封协助擒拿颉利的苏尼失为怀德郡王、职任北宁州都督,封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
  且说突利既为顺州都督,乃受命辞行,太宗专门摆了宫宴,为其送行。参加者除突利之外,还有淮安王、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等几位大臣。
  席间,太宗回忆起当年便桥之盟,想到如今擒颉利,灭突厥,不禁感慨万千,他语重心长地告诫突利说:
  “尔祖启民,避难奔隋,隋立为大可汗,奄有北荒,尔父始毕,反为隋患,天道不容,乃使尔乱亡至此。朕本立尔为可汗,因念启民故事,可为寒心,是以幡然变计。今命尔都督顺州,尔应善守中国法律,毋得侵掠,不但使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保呢。”太宗话里有安慰也有些许威胁,突利是实诚人,频频点头称是,末了,突利眼巴巴地对太宗说:“想求陛下一件事。”
  “说!”
  “颉利虽然犯了大罪,但毕竟是我叔叔,我既当了大将军,也请皇上封他个大官,这样才看出皇上的宽仁气概。”
  太宗听了,点点头说:“此事朕已有考虑,即将下诏封颉利为正三品右卫大将军之职。只是颉利要在朕身边为官,不能外放为都督了。”饮酒间,太宗又对侍宴的长孙无忌等人说:
  “贞观之初,上书言事者皆言‘人主当独运权威,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威耀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道‘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颉利被擒,其酋长皆带刀侍卫,部落皆袭衣冠,乃魏征之力。”
  坐在近旁的魏征听到这话,忙起身拜道:
  “突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德威所致,臣有何力!”太宗叫人端一杯酒赐给魏征,笑道:
  “朕能用公,公能称所任,其功岂独在朕!”
  臣下们也跟着“嗬嗬”而笑。太宗乘兴说道:
  “朕与卿等联手赋一首诗,诗名《两仪殿赋柏梁体》,朕说第一句,以下你们一人接一句。”
  长孙无忌等人连声附和,太宗手打节拍,想了一下摇头晃脑先吟出一句。以下几位大臣各跟着一句,吟出的联句诗为——
  两仪殿赋柏梁体
  绝域降服天下平,(太宗)
  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
  登封日观禅云停,(房玄龄)
  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时为御史大夫的萧瑀一向耿直,有话就说,值此君臣欢宴之时,他近前奏道:
  “李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攻下定襄、碛口等地,竟然没见他带回什么战利品。”
  李靖正坐在旁边侍宴,太宗寒着脸问他:“萧瑀所奏,果有此事?”
  李靖也不愿分辨,只是离座伏地顿首,一言不发,算是默认了此事。
  “哎——”好半天太宗才长叹一声说,“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再赐绢千匹,增你封户五百。”
  纵兵大掠,不罚反赏,可见太宗多么看重李靖大破颉利的功绩。萧瑀见状,也明白了这一层意思,也就不再弹劾,退回到座席上。
  这天早朝,仍沉浸在大破突厥喜悦中的太宗对群臣说道:
  “往昔突厥强盛,控弦百万,欺凌中国,又因骄恣而失其民,败亡至此,朕见此且喜且惧,何为喜且惧?突厥败亡,边境得安,故喜;然或朕失道,他日亦将如突厥,能不惧乎?卿等应不惜苦谏,以补朕之不逮。”
  安逸中能时刻警醒自己,这是太宗的长处。魏征身为太宗朝第一谏臣,当仁不让,出班奏道: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惟喜陛下居安思危!”
  太宗一听,忙正正腰身,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却在这时,值日朝臣进殿奏道:
  “四夷酋长诣阙,请陛下为天可汗。”太宗一听,命道:“快快召进殿来。”
  来的都是些侨居长安或暂时逗留长安的四夷酋长,忽啦啦拥进大殿,衣服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说话咦哩啊拉。太宗通过几个译官,亲切地问道:
  “朕为唐天子,又为天可汗,为何?”
  四夷酋长齐称万岁道:
  “外俗以可汗为尊,不识‘天子’二字的意义。今称陛下为天可汗,可令外俗知可汗以上,又有天可汗为尊,自然愈切畏服。”说得倒也是,太宗看了看群臣,群臣也表示赞同,齐呼万岁。太宗含笑应允道:
  “以后凡有玺书给四夷君长,皆称‘天可汗’。”
  在大破颉利的喜庆日子里,太宗的重臣之一蔡成公杜如晦却突发重病,太宗亲临看视,亲自指派御医进行抢救,但却无力回天,四十七岁的杜如晦终告不治,告别了人世。房谋杜断,这天,太宗伤感地对侍坐的房玄龄说:
  “公与如晦同佐朕,今独见公,不见如晦矣!”
  房玄龄也陪着太宗抹泪,好半天才说:“如晦日理万机,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不善于保养身体,以致于英年早逝啊。”
  太宗点点头,叮嘱房玄龄道:“劳逸结合,卿也要注意啊!”房玄龄施礼致谢,又奏请道:
  “夏天要来了,皇上也去洛阳宫避避暑,到处走走散散心……”太宗“嗯”了一声,端了端袖子说:
  “天下没有干完的事,朕是要出去走走了,传旨下去,让工部整修整修洛阳宫,以备巡幸!”
  自唐朝建立以来,洛阳宫就没有好好修过。接旨后,工部概算了一下工程量,决定发卒五万人维修洛阳宫。如此兴师动众,给事中张玄素不干了,上书切谏道:“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洛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陛下今处突厥于中国,突厥之亲,何如七国?岂得不先为忧,可宫室可遽修,乘舆可轻动哉!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二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则戛摩火出,乃铸铁为毂,行一二里,铁毂辄破,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尽日不过行二三十里,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则其余可知矣。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昔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隋炀帝矣!”
  张玄素的谏书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太宗看了以后心里有些承受不了,召来玄素问道:
  “卿谓我不如隋炀帝,比桀、纣怎么样?”
  张玄素拱手道:“若此役不息,最终非得归于动乱!”
  太宗瞅瞅其他侍臣,见大家都有倾向张玄素的意思,叹了一口气承认道:
  “当初朕以隋宫室‘逞侈心,穷人欲’,命撤端门楼,焚乾元殿,毁则天门及阙,如今又令人重新建造,说来说去,还是朕虑事不周啊。”
  话说出来后,太宗又觉太过直白,有损自己形象,转而对房玄龄说:
  “其实朕是因为洛阳位居国家中部,四方朝贡来到洛阳都差不多远近,修缮洛阳宫也是与民方便的意思,现在玄素所言言之有理,应该为之罢役,以后有事去洛阳,即使露宿街头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太宗的话说的有些赌气,但赌气归赌气,太宗仍以切谏为名赐张玄素绢帛二百匹。
  皇帝毕竟是皇帝,太宗仍命人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表谏不止,言:“乱离甫尔,百姓彫弊,币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恐不能堪!”太宗看了表谏以后,当着满朝文武夸道:
  “戴胄与朕非亲非故,但能以忠直报国,知无不言,所以朕以官爵来酬谢他。”
  说归说,做归做,表面文章做完后,太宗仍命将作大匠窦璡主持修缮洛阳宫。
  春暖花开,诸事顺心,太宗的日子渐渐舒坦起来。这天林邑献来五色鹦鹉,新罗又千里迢迢派使者送来两名美女,太宗甚为高兴,专门在上苑,摆开御宴,召几位新近大臣欢聚。
  徐徐风儿吹来,海子里碧波荡漾。观花亭里,太宗当中而坐,两名如花似玉的新罗美女左右侍候。酒过三巡,君臣相契,太宗叫人提来五色鹦鹉,逗趣道:“怎么样,在朕长安过得还舒坦吗?”
  “苦寒!苦寒!”林邑的五色鹦鹉叫道。
  “哈哈,林邑比长安暖和吗?”
  “苦寒!苦寒!”
  见俩鹦鹉不识趣,太宗挥手令人提下,又笑着问俩新罗美女:“来长安习惯吗,此地温柔富贵,可比新罗暖和多了。”
  新罗美女不懂中国话,咦里啊拉一通,这稀奇的异国他乡的语言,不觉引起太宗的一阵哈哈大笑。旁边侍宴的魏征见太宗这样,劝谏之心又起,起身离座,整整衣冠,郑重其事地奏谏道:“臣以为不宜接受两新罗女,应予遣回。”
  “为什么?”太宗顿了顿手中的酒杯,“我天朝大国,受贡都不行。”
  魏征拱了拱手,不说话,太宗寻思了一番,转而拍手大喜道:“林邑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其国,况且二女远别自己的亲戚啊!”
  “臣正是想到了这一点。”说完,魏征拱手退回自己的座位上。
  “传朕的旨意,二女并鹦鹉,各付其使者,让他们还是带回去吧!”
  “我皇仁慈!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征等诸大臣一起离座称贺道。虽经劝谏,可毕竟是干了一件好事,太宗也觉心情愉快,在侍臣的祝贺声中,干了一杯酒,顿觉才思敏捷,考问房玄龄、萧瑀道:
  “隋文帝是怎样一个皇帝啊?”
  萧瑀曾见过隋文帝,拱手答道:
  “文帝勤于为治,每当临朝,自早至晚,太阳偏西方罢。五品以上的官,几乎都得以与文帝论事,往往忙得吃饭只待卫士传餐而食。”
  “这样的皇帝怎么样?”太宗问房玄龄。
  玄龄拱手道:“虽性非仁厚,亦励精图治之主也。”
  太宗不置可否笑了笑,摇摇头说:“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许多事看不明白,喜察则多怀疑于别人。凡事自己做决定才觉放心,不敢委任臣子去办。天下那么广大,一天处理一万件事,虽然说劳神劳形,但又岂能哪一件都处理得恰当?臣下虽然知道该怎么办,但仍然有了号令才去办,以致事情拖拖拉拉,却没有敢去劝谏的。此所以隋朝二世而亡也。”
  房玄龄等人听了太宗的高论,一齐拱手贺道:“陛下所言极是!”
  太宗又继续道:
  “朕则不然,而是择天下贤才,促使百官,思天下之事。一切大事,均交宰相把关,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尽心竭力以修职业?还愁什么天下不能大治么?”
  侍宴的几位大臣听了,又一起端杯称贺。王珪也充满感情地对太宗说:
  “陛下偃武修文,任贤致远,天下人有口皆碑得侍明主,实臣等之幸。”
  太宗听了,颇觉自负,打量了王珪一下,又对王珪说道:
  “卿知识渊博,又善于谈论,自玄龄以下,卿也算品级最高的了,卿自谓比其他几位大臣如何?”
  王珪施礼答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啊。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如仇,臣比其他几位,算是突出一些。”
  太宗听了,哈哈一笑,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王珪的话。其余几位大臣听了王珪的一番高论,也深以为然。
  太仆寺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宫内车辆、马匹等事务,东突厥灭亡后,太仆寺又多了一项任务,奉诏好好安置原突厥可汗颉利。为此,太仆寺专门扩建了宾客舍,拨出一个庞大的院落供颉利及家人居住。
  颉利虽然兵败被擒,但毕竟做过一国之可汗,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太宗对他还是比较优待的,廪食享受私毫不亚于那些王亲贵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向纵马驰骋在辽阔草原上的颉利,哪里会习惯宾舍的生活,每每望着高墙屋宇唉声叹气,心情不好,弄得人也变得日渐消瘦。
  一直追随颉利的属下胡禄达官,原是颉利母亲婆施之的媵臣,颉利出生后,就一直由胡禄达官照料着。见颉利郁郁寡欢,胡禄达官心里也不好受,向颉利建言道:
  “可汗住屋子不习惯,咱们可以在院子里搭起蒙古包,搬到包里住,借以消释思乡的痛苦。”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闲来难受的颉利当即表示同意,叫人找来绳索、羊皮、粗布、长竿,在宾舍前的草地上摆开架式,颉利亲自动手,一半天的功夫扎起一大二小三顶帐篷。
  夜幕降临,帐篷前升起一大堆篝火。悠扬的马头琴声中,手持酒囊的颉利边喝酒边随着乐曲跳起舞来,家人为了逗他高兴,也围成一圈跟着跳了起来……
  酒能醉人,故乡草原熟悉的马头琴声更是让人心醉。八分醉意的颉利舞到酣处,一把把牛皮酒囊扔了,扬手高叫:“备我的千里马,我要到星空下的草原上奔驰一圈!”
  这事可难以办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搭理,颉利大怒,窜过去飞脚把篝火踢飞,两只胳膊张扬着,拨开人群,四处乱撞,疯子一样叫着,找寻他的千里马。
  老仆臣胡禄达官见状,上去抱住颉利的腿,伏在地上哭了起来。颉利被哭声惊醒,他望着周围黑乎乎的高墙和屋瓦,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跟着哭了起来。
  “拿酒来!”颉利高叫一声,接过酒囊猛灌了几口,又扬手把酒囊扔出,与家人一起围着残存的篝火,且歌且舞且泣……
  颉利的一些举动早由太仆卿上奏给太宗,太宗想试试颉利的心思,这天特地宣他进宫问话。颉利面色衰羸,形容憔悴,一步三摇,人光剩骨架了,太宗见了,叹了一口气,流露出一副怜悯的神色,对颉利说:
  “听说卿不喜欢住在屋中,常设穹庐以居之,是不是他们招待你不周啊?”
  “廪食很好。”颉利叩首答道,“只是臣自小住在帐篷中,住得惯了,一时难以改掉。”
  太宗又关切地说道:
  “卿形枯骨瘦,原来是在京住不惯的原因。朕听说虢州地多麋鹿,可以游牧,卿如果愿意去,朕不妨命你为虢州刺史,一则借此消遣,可以安享天年。”
  这倒是个好事,去虢州当刺史比在京都自由多了。颉利刚要答应下来,但又猛然想起自己乃一亡国之君,若外放为官,久之必会引起猜疑。再说太宗这话说不定仅仅是试探他颉利呢。想到这些,颉利下拜道:
  “臣乃有罪之身,仰蒙陛下洪恩,才得以在京城居住,以后能得以保全骸骨,已是万幸,所有其他特别的照顾,臣是万万不敢接受了。”
  太宗听了,很是满意,对颉利说:
  “南越酋长冯智戴来了,过几天要在未央宫举行一个御宴,你也过来吧,就着散散心。”
  过了三天,果然在未央宫举行御宴,有降服的外夷酋长侍宴,太宗特地去大安宫请来了太上皇李渊,让他也来享受一下四夷宾服的喜悦。
  春暖花开,惠风和畅,御宴在未央宫九宝亭举行。冯智戴虽是一个蛮夷酋长,地位显然要比亡国之君颉利高。他坐在太宗的身旁,太宗也似乎特别高看他一眼,开宴后频频赐酒,而坐在下首的颉利几乎没人去答理。
  “冯卿年龄不大,对兵法却有特别的研究。”太宗向上座的太上皇介绍道,“四夷酋长中,像他这样有悟性的人几乎没有。”
  太上皇几杯酒下肚,话似乎也多了,他捋了捋袖子,手指着远处山际的一大堆云彩,问冯智戴:
  “云彩下的山里有贼兵,现在可以对他们发起攻击吗?”
  冯智戴手搭凉棚,瞧了瞧云朵,答道:“可以出击!”
  “何以知之?”太上皇问。
  “云形似树,日辰在金,金能制木,击之必胜!”冯智戴侃侃言道。太上皇一听,大为惊奇,嘴里“啧啧”地赞个不停,冯智戴也不客气,上来奏道:
  “臣不但通兵法,还会吟诗写句呢。”“好好,快快咏诗一首给朕听听——”冯智戴摇头晃脑,迅速口占一诗,曰:
  溪云我本住天涯,万里北上拜中华。
  龙颜奉觞请恩泽,清歌妙舞纷如麻。
  “嗯,嗯……”太上皇频频点头,接着指示乐工:“谱上曲子,唱给朕听!”
  曲子有现在成的,一安就是。接着,一个乐女亮开夜莺一样的嗓子,行云流水般地唱了起来,太上皇眯着眼睛,手打着拍子听着,犹嫌不足,对下座的颉利说:
  “你也别闲着,下去跳个突厥舞,以娱朕心。”
  颉利一听让他和一个乐女一块歌伴舞,气得不轻,但又不敢表现出来,客客气气地推辞道:
  “臣的舞跳得不好,不敢污太上皇圣目。”
  “跳,你跳——”太上皇懒得多说话,只是指着桌前的空地催促着。颉利见无法推辞,只得起身下阶,伴着歌声跳起突厥舞来……
  听着冯智戴的诗歌,看着颉利的蛮夷舞,太上皇高兴地对太宗说:“胡越一家,为从古所未有呢。”
  正在跳舞的颉利听了这话,愈加惭赧,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一个亡国之君这样活着,确实没有多大的意思啊!
  御宴结束了,颉利失魂落魄地回到住处,唉声叹气,恹恹成病,卧床不起,不到两月,竟撒手人寰。
  颉利死后,太宗命以突厥的风俗,焚尸安葬。追赠归义王,谥曰荒。颉利的儿子叠罗支,非常孝敬,父亲死后,他哭得死去活来,太宗闻听后,感叹地说:
  “天禀仁孝,不分华夷,不要说胡虏没有独具至性的人啊!”颉利死后,其老仆臣胡禄达官更是哀恸地不能自己,乃至自杀身亡。太宗对此更是惊异万分,追赠胡禄达官为中郎将,和颉利一起葬于灞东,诏命中书侍郎岑文本作墓志铭,为其树碑立传。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