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 第六节

新工具
第06节
五六
还可看到,有的心极端地崇古,有的心则如饥如渴地爱新;求其秉性有当,允执厥
中,既不吹求古人之所制定,也不鄙薄近人之所倡导,那是很少的了。这种情形是要转
为有大害于科学和哲学的;因为,这种对于古和新的矫情实是一种党人的情调,算不得
什么判断;并且真理也不能求之于什么年代的降福——那是不经久的东西,而只能求之
于自然和经验的光亮——这才是永恒的。①因此,我们必须誓绝这些党争,必须小心勿
让智力为它们所促而贸然有所赞同。   ①参看一卷八四条。——译者
五七
专就自然和物体的单纯法去思索自然和物体,这会使理解力破碎和散乱;专就其组
合与结构去思索,则又会压垮理解力而使之融解。这种分别在刘开帕斯(Leucippus)
①和德谟克利塔斯学派与其他哲学相比之中就可看得清楚。那一学派是如此之忙于分子,
以致很少注意到结构;其他学派则迷失于赞叹结构,以致没有钻到自然的单纯的东西。
因此,这两种思辨应当交替见用,俾使理解力既能深入又能概括,俾使上述那些不利之
点以及由之而来的一些假象得以避免。   ①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四五○年生),阿勃德拉学派(school of Abdera)的
创始人,首创原子论;德谟克利塔斯则是这学说的主要阐发者。——译者
五八
综上所述,洞穴假象大部分生于几种情况:或则先有一个心爱的题目占着优势,或
则在进行比较或区分时有着过度的趋势,或则对于特定的年代有所偏爱,或则所思辨的
对象有偏广偏细之病。这些就是我们为要屏绝和剔除洞穴假象而应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和
加以警戒的。概括地说来,凡从事于自然研究的人都请把这样一句话当作一条规则:—
—凡是你心所占所注而特感满意者就该予以怀疑,在处理这样问题时就该特加小心来保
持理解力的平匀和清醒。
五九
市场假象是四类假象当中最麻烦的一个。它们是通过文字和名称的联盟而爬入理解
力之中的。人们相信自己的理性管制着文字,但同样真实的是文字亦起反作用于理解力;
而正是这一点就使得哲学和科学成为诡辩性的和毫不活跃的。
且说文字,它一般地既是照着流俗的能力而构制和应用的,所以它所遵循的区分线
也总是那对流俗理解力最为浅显的。而每当一种具有较大敏锐性或观察较为认真的理解
力要来改动那些界线以合于自然的真正的区划时,文字就拦在路中来抗拒这种改变。因
此我们常见学者们的崇高而正式的讨论往往以争辩文字和名称而告结束;按照数学家们
的习惯和智慧,从这些东西来开始讨论本是更为慎重的,所以就要用定义的办法把它们
纳入秩序。可是在处理自然的和物质的事物时,即有定义也医治不了这个毛病;因为定
义本身也是文字所组成,而那些文字又生出别的文字。这就仍有必要回到个别的事例上
来,回到那些成系列有秩序的事例上来。关于这一点,等我讨论到形成概念和原理的方
法与方案时,我立刻就会谈到。
六○
文字所加于理解力的假象有两种。有些是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名称(正如由于观
察不足就把一些事物置而不名一样,由于荒诞的假想也会产生一些“有其名而无其实”
的名称出来);有些虽是存在着的事物的名称,但却是含义混乱,定义不当,又是急率
而不合规则地从实在方面抽得的。属于前一种的有“幸运”、“元始推动者”①、“行
星的轨圈”②、“火之元素”③以及导源于虚妄学说的其他类似的虚构。这一种的假象
是比较容易驱除的,因为要排掉它们,只须坚定地拒绝那些学说并把它们报废就成了。   ①克钦引《新工具说明》中的解释说:徒勒梅(Claudius Ptolemy)的天文学体系
设想,有一个至大无外的圈子或空球,把一切圈子也即行星和恒星的各个轨圈都包收在
内,它自己带动着所有这些圈子每二十四小时绕行地球一周;它就叫作“原始推动者”。
——译者
②克钦注释说:据设想,这些轨圈乃是实在的晶样的圈子,众星都安置在里边;在
行星的那些圈子外边还有一个圈子,所有的恒星都系在上面,弥尔顿(John Milton)
有诗道:“那些恒星,固定在它们那飞行的轨圈中”。见《失乐园》第五卷一七六行。
——译者
③参看一卷四五条和注。——译者
至于后一种,即由错误和拙劣的抽象而发生的那一种,则是错综纠结,并且扎根很
深。请以“潮湿的”这样一个词为例,试看它所指称的几个事物彼此间有多少一致之处,
就会看到“潮湿的”一词乃只是这样一个符号,被人们松散地和混乱地使用着,来指称
一大堆无法归结到任何一个恒常意义的活动。它可以指称一种容易把自己散布于任何其
他物体周围的东西;也可以指称一种本身不定而且不能凝固的东西;也可以指称一种易
向各方缩退的东西;也可以指称一种容易把自己分开和抛散的东西;又可以指称一种容
易把自己联结和集合起来的东西;它还可以指称一种易于流动并易被开动的东西;还可
以指称一种易于贴附他物而把它浸湿的东西;也还可以指称一种易于做成液体或本系固
体而易于溶化的东西。这样,当你来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如用这一个意义,则火焰可以
说是潮湿的;如用另一个意义,则空气可以说不是潮湿的;如再换用一个意义,则微尘
可以说是潮湿的;如另换用一个意义,则玻璃亦可说是潮湿的。在这里,我们就很容易
看出,原来这个概念只是从水和一般普通液体抽象而得,并未经过什么适当验证的。
不过文字中的歪曲性和错误性是有若干不同程度的。错误最少的一类之一是些实体
的名称,特别是那最低一种的并经很好地演绎而得的名称(如“白垩”和“泥”这概念
就是妥当的,“地”这概念就是不妥当的);错误较多的一类是关于活动的字眼,例如
“生成”、“坏灭”、“改变”等等;至于错误最甚的则是关于属性(作为感官的直接
对象的属性除外)的字眼,如“重”、“轻”、“稀”、“浓”之类。不过在所有这些
情形当中,总有一些概念必然比另一些概念略好一点,这个差别是与人类感官所接触事
物的丰富程度的不同成比例的。
六一
剧场假象不是固有的,也不是隐秘地渗入理解力之中,而是由各种哲学体系的“剧
本”和走入岔道的论证规律所公然印入人心而为人心接受进去的。若企图在这事情上进
行辩驳,那是与我以前说过的话相违了——我曾说过:我和他们之间既在原则上和论证
上都无一致之处,那就没有辩论之余地①。
而这样却也很好,因为这样便不致对古人的荣誉有所触动。古人们并未遭受任何样
的贬抑,因为他们和我之间的问题乃仅是取径的问题。常言说得好,在正路上行走的跛
子会越过那跑在错路上的快腿。不但如此,一个人在错路上跑时,愈是活跃,愈是迅捷,
就迷失得愈远。
我所建议的关于科学发现的途程,殊少有赖于智慧的锐度和强度,却倒是把一切智
慧和理解力都置于几乎同一水平上的。譬如要画一条直线或一个正圆形,若是只用自己
的手去做,那就大有赖于手的坚稳和熟练,而如果借助于尺和规去做,则手的关系就很
小或甚至没有了;关于我的计划,情形也正是这样②。但是,虽说针对某种特定对象的
驳斥实属无益,关于那些哲学体系的宗派和大系我却仍须有所论列;③我亦要论到那足
以表明它们是不健全的某些表面迹象;④最后我还要论列所以发生这样重大的立言失当
和所以发生这样持久而普遍一致的错误的一些原因。⑤这样,可使对于真理的接近较少
困难,并可使人类理解力会比较甘愿地去涤洗自身和驱除假象。⑥   ①参看一卷三五条。——译者
②参看一卷一二二条。——译者
③见一卷六二至六五条。——译者
④见一卷七一至七七条。——译者
⑤见一卷七八至九二条。——译者
⑥参看一卷七○条末尾。——译者
六二
剧场假象,或学说体系的假象,是很多的,而且是能够亦或者将要更多起来的。迄
今多少年代以来,若不是人心久忙于宗教和神学;若不是政府,特别是君主政府,一向
在反对这种新异的东西,甚至连仅仅是思考的东西也反对,以致在这方面辛苦从事的人
们都有命运上的危险和损害,不仅得不到报酬,甚且还遭受鄙视和嫉视;——若不是有
这些情形,那么无疑早就会生出许多其他哲学宗派,有如各家争鸣灿烂一时的古代希腊
一样。正如在天体的现象方面人们可以构出许多假设,同样(并且更甚)在哲学的现象
方面当然亦会有多种多样的教条被建立起来。在这个哲学剧场的戏文中,你会看到和在
诗人剧场所见到的同样情况,就是,为舞台演出而编制的故事要比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更
为紧凑,更为雅致,和更为合于人们所愿有的样子。
一般说来,人们在为哲学采取材料时,不是从少数事物中取得很多,就是从多数事
物中取得很少;这样,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哲学总是建筑在一个过于狭窄的实验史和自
然史的基础上,而以过于微少的实例为权威来做出断定。唯理派的哲学家们只从经验中
攫取多种多样的普通事例,既未适当地加以核实,又不认真地加以考量,就一任智慧的
沉思和激动来办理一切其余的事情。
另有一类哲学家,在辛勤地和仔细地对于少数实验下了苦功之后,便由那里大胆冒
进去抽引和构造出各种体系,而硬把一切其他事实扭成怪状来合于那些体系。
还有第三类的哲学家,出于信仰和敬神之心,把自己的哲学与神学和传说糅合起来;
其中有些人的虚妄竟歪邪到这种地步以致要在精灵神怪当中去寻找科学的起源。
这样看来,诸种错误的这株母树,即这个错误的哲学,可以分为三种:就是诡辩的、
经验的和迷信的。
六三
第一类中最显著的例子要推亚里斯多德。他以他的逻辑①败坏了自然哲学:他以各
种范畴范铸出世界;他用二级概念的字眼强对人类心灵这最高贵的实体赋予一个属类;
②他以现实对潜能的严峻区分来代行浓化和稀化二者的任务(就是去做成物体体积较大
或较小,也即占据空间较多或较少);③他断言单个物体各有其独特的和固有的运动,
而如果它们参加在什么别的运动之中,则必是由于一个外因;此外他还把无数其他武断
的限制强加于事物的性质。总之,他之急切于就文字来对问题提供答案并肯定一些正面
的东西,实远过于他对事物的内在真理的注意;这是他的哲学的一个缺点,和希腊人当
中其他著名的体系一比就最看得明白。如安那撒格拉斯(An axagoras)的同质分子遍
在说、④刘开帕斯和德谟克利塔斯的原子说、⑤帕米尼底斯(Parmenides)的天地说、
⑥安庇多克里斯(Empedocles)的爱憎说,⑦以及赫拉克利泰所主张的物体皆可融解为
无所差别的火质而复重铸为各种固体的学说⑧等等,——他们都有些自然哲学家的意味,
都有些属于事物性质、属于经验和属于物体的味道;而在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中,则除
逻辑的字眼之外便几乎别无所闻;而这些字眼,他在他的形而上学当中,在这一更庄严
的名称之下,以居然较象一个实在论者而不大象一个唯名论者的姿态,还又把它们玩弄
了一番。在他的关于动物的著作⑨和问题集以及其他论著当中,诚然常常涉及实验,但
这事实亦不值得我们予以任何高估。因为他是先行达到他的结论的;他并不是照他所应
做的那样,为要构建他的论断和原理而先就商于经验;而是首先依照自己的意愿规定了
问题,然后再诉诸经验,却又把经验弯折得合于他的同意票,象牵一个俘虏那样牵着它
游行。这样说来,在这一条罪状上,他甚至是比他的近代追随者——经院学者们——之
根本抛弃经验还要犯罪更大的。   ①拉丁本原文为dialectica。——译者
②克钦指出,这或许是指亚里斯多德在“DeAnima”一书第二卷第一章第七和第十
一节中对心灵所下的定义而言。按:那个定义是说,“心灵乃是自然有机物体中的潜在
心灵的现实化”;这样一来,就把心灵分为现实的和潜在的两个属类,亦就是对心灵多
赋予了后者一个属类。而所谓“现实”和“潜在”则是二级概念的字眼。按经院派的逻
辑的术语说,凡关于具体事物的性质、类别以及具体事物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叫作初级概念(first intention);凡关于初级概念的性质、类别以及初级概念与初
级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则叫作二级概念(second intention)——例如“现实”对
“潜在”就正是指称这类关系的字眼。——译者
③弗勒指出,这似乎是指亚里斯多德在《Physica》一书第四卷第五章中的一种说
法而言。按:爱欧尼亚学派的安那克西曼尼斯(Anaximenes)曾首先提出浓化与稀化来
说明某些元素的相互转化,例如水是浓化了的空气,空气是稀化了的水。亚里斯多德有
见于此,认为二者是互为潜能与现实,于是就把浓化和稀化这两个性质转为现实对潜能
这一对概念。培根对这一点的指责似乎是说:浓化和稀化是物质的性质,有着自己的任
务,就是去做成物体体积较大或较小,亦即占据空间较多或较少,这些正是自然哲学所
应观察和研究的;而在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中却把它们化为逻辑的字眼,这是亚里斯多
德以他的逻辑败坏自然哲学的又一点。——译者
④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四三○年)。他的学说,要点如下:一切东西都由与它
同质的分子(homaeomera)所构成,例如骨的分子同于骨,血的分子同于血,这叫作
“种子”;和安庇多克里斯所讲的火、空气、土、水四种元素各为一个“根子”不同,
“种子”是每一个都包含着这四种元素;因此,“在一个世界里的东西不是可以象用一
把斧子般把它们分开或切断的”,每一东西当中都有其它东西的“部分”在内;至于
“种子”与“种子”之间以及东西与东西之间的不同,则是因为它们彼此间相互含有的
“部分”多少不同:这就是安那撒格拉斯的同质分子遍在说。——译者
⑤关于这两位哲学家,已见一卷五一、五七两条的脚注。他们的原子论要点如下:
一切物体都由一些小到知觉不到的、不可分的、坚固不变的分子即原子所构成,这些原
子在质上没有差别,差别只在形状、方位和排列,在这些方面的千差万别的花样就形成
物体的千差万别的属性;这些原子,通过虚空,游荡于无限的空间之中,一切东西之生
成乃是它们运动和偶然凑拢的结果。——译者
⑥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第六至第五世纪),伊里阿学派领袖。亚里斯多德在
“Metaphysica”一书第一卷第五章曾有如下的叙述:帕米尼底斯既然宣称除存在外别
无不存在的东西存在,所以他就认为存在必然为一,而别无其他东西存在;
可是他又被迫随循眼见的事实,假认在法式上为一的东西在我们感觉上则多于一,
于是他就举出两个原因亦即两个原理,那就是热和冷,亦即火和土;并把前者列于存在,
把后者列于不存在。培根所说帕米尼底斯的天地说(coelumetterra),或许是据此而
言。——译者
⑦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四九○至四三○年)。他提出土、水、空气和火为四大
元素的学说,认为一切东西都由这四者混合而成;而爱和憎则为运动的原因,从而亦为
这些元素所以混合的原因。——译者
⑧见一卷四二条脚注。——译者
⑨在生物学方面,亚里斯多德有“Historia Animalium”、“De Partibus
Animalium”、“De Motuet De Incessu Animalium”、“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等著作。——译者
六四
经验派哲学所产生的教条却比诡辩派或唯理派还要畸形怪状。因为它的基础不是得
自普通概念之光亮(这种光亮虽然微弱和浮浅,却不论怎样是普遍的,并且这种概念的
形成是参照到许多事物的),而只是得自少数实验之狭暗。因此这样一种哲学,在那些
日日忙于这些实验而其想像力又被它们所沾染的人们看来是可然的,并且只能是准确的;
而在一切其他的人看来则是虚妄的和不可信的。关于这方面,在炼金家及其教条当中有
着显而易见的例子,虽然在这些时候除在吉尔伯忒①的哲学当中再难在别处找到这种例
子了。对于这一类的哲学,有一点警告是不可少的:我已先见到,假如人们果真为我的
忠告所动,竟认真地投身于实验而与诡辩的学说宣告永别,但随即跟着理解力的不成熟
的躁进而跳跃或飞翔到普遍的东西和事物的原则,那么这类哲学所孕的莫大危险是很可
顾虑的。对于这个毛病,我们甚至在此刻就该准备来防止它。   ①参看一卷五四条和脚注。——译者
六五
迷信以及神学之糅入哲学,①这对哲学的败坏作用则远更广泛,而且有着最大的危
害,不论对于整个体系或者对于体系的各个部分都是一样。因为人类理解力之易为想像
的势力所侵袭正不亚于其易为普通概念的势力所侵袭。那类好争的、诡辩的哲学是用陷
阱来困缚理解力;而这类哲学,由于它是幻想的、浮夸的和半诗意的,则是多以谄媚来
把理解力引入迷途。因为人在理解方面固有野心,而在意志方面的野心也复不弱,特别
在意气昂扬的人更是如此。
关于这类哲学,在古希腊人当中有两个例子: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②是一个
刺眼的例子,他是把他的哲学和一种较粗糙的、较笨重的迷信联结在一起;另一个是柏
拉图(Plato)及其学派,③则是更为危险和较为隐微的。在其他哲学的部分当中,同
样也表现出这个情形,如人们引进了抽象的法式,引进了目的性原因和第一性原因,而
在最多数情节上却删除了中间性原因,以及类此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加以最
大的警惕。因为要尊奉错误为神明,那是最大不过的祸患;而虚妄之易成为崇敬的对象,
却正是理解力的感疫性的一个弱点。而且现代一些人们④正以极度的轻浮而深溺于这种
虚妄,竟至企图从《创世记》第一章上,从《约伯记》上,以及从圣书的其他部分上建
立一个自然哲学的体系,这乃是“在活人中找死人”。⑤正是这一点也使得对于这种体
系的禁止和压制成为更加重要,因为从这种不健康的人神糅合中,不仅会产生荒诞的哲
学,而且还要产生邪门的宗教。因此,我们要平心静气,仅把那属于信仰的东西交给信
仰,那才是很恰当的。⑥   ①参看一卷八九条。——译者
②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五七二至四九七年);曾在意大利南部克鲁顿(Kroton)
地方聚徒结社,既是宗教团体,又是学术宗派,称为“毕达哥拉斯之徒”
(Pythagoreans),大盛于公元前第六世纪后五十年,至第四世纪末叶渐熄。
培根指责他以迷信或宗教糅入哲学,又称他为神秘主义者(见一卷七一条),他把
宗教上的洁净观念引入生活和学术:除奉行某些食戒和某些仪式外,并认定以药物洁净
肉体,以音乐洁净灵魂。他主张轮回说或再生说。他的数理哲学亦带有神秘主义:认为
奇数与偶数的对立同于法式与质料的对立,认为“一”同于理性,“二”同于灵魂。—
—译者
③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四二八(七)至三四八(七)年),雅典(Athens)人;
二十岁从学于苏格拉底(Socrates);三十出游,学到苏格拉底以前一些学派的哲学知
识;四十返雅典,创立学园(Academy),聚徒讲学,亚里斯多德即其弟子之一。
培根指责柏拉图的哲学有迷信和宗教成分,具体地说,是指他的忆往说(doctrine
of Reminiscence,见《Meno》和《Phaedo》两篇对话);但主要的是一般地指他的绝
对理念说(doctrine of absolute Ideas)。培根还说过,柏拉图以自然神学败坏了自
然哲学(见一卷九六条),这话可资参证。
至公元第三世纪,新柏拉图主义更发展了柏拉图思想的神秘的一面。——译者④克
钦指出,这或许是指弗洛德(Robert Fludd,一五七四至一六三七年,医生和通神学者)
而言;他著有《摩西哲学》一书,就是根据《创世记》头几章建立起一个物理学概略。
还有赫钦逊(John Hutchinson,一六七四至一七三七年,一个神学狂热者,著有《关
于宗教的一些思想》一书,从圣经引绎出一切宗教和哲学),亦属这一流人物。——译

⑤此成语出自《路加福音》第二四章第五节。培根在“De Augmentis Scientiarum”
一书第九卷中曾再次引用。(按:照上文读来,似乎应说是“在死人中找活人”才对。
——译者)
⑥克钦指出,这是暗指马太福音第二二章第二一节。弗勒提示说:“我们必须记住,
这种情操,在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生常谈,在培根的时代却是新奇的,几乎讲不通的。”
——译者
六六
以上略论或是建立在普通概念上,或是建立在少数实验上,或是建立在迷信上的各
种体系的一些为害不浅的权威,就讲到这里。余下要讲的还有思辨的错误题材,特别是
自然哲学中的错误题材。人类理解力有见于在机械性方术当中物体变化主要在于拼合或
分离,为这一观感所沾染,就进而想象事物的普遍性质中亦有类似情形。元素的构想以
及元素会合乃成自然物体的构想,就是由这个根源而来的。再者,人们既思想自然是自
由地动作,同时又遇见各类事物的不同种属,动物有若干种,植物有若干种,矿物有若
干种;由此他们就很便当地过渡到一种想法,认为自然中原有某些始基法式是自然意欲
加以推演的,而其余的花样则是出于自然在实现其工作的过程中受阻出轨,或是出于不
同种属的相互冲突和相互串种。由于前一个揣想,我们就有所谓元素性的始基属性;①
由于后一个揣想,我们就有所谓隐秘本性②和种属性德;
而二者实都属于思想的空洞纲目,心灵于此获得休歇,也因此而舍其较坚实的事业。
医生们致力于物质的二级属性,即致力于吸力、拒力、稀化、浓化、扩张、收敛、消散、
成熟以及其他类似的动作,这是较为合于目的的;若不是有上述两点纲目(即元素性属
性和种属性德)把他们的正确观察败坏在这些别的事情上——即不是把这些二级属性归
结到始基属性及其隐微而无从较量的混合物,就是不去用更深和更辛勤的观察来把它们
推展到三级、四级的属性,而使这种钻研在中途夭折下来——则他们早就做出更大得多
的进步了。并且上述这一类的力量(我不说相同的,而说相似的)还不应仅在有关人体
的医药方面来寻求,在一切其他物体的变化方面也是应当去寻求的。   ①元素性属性(见一卷四五条注)就叫始基属性。物体的一切其他属性,凡由这些
始基属性配合和互化而成的,则叫作二级属性。——译者
②弗勒引牛顿在《光学》第三卷中的一段话说:“亚里斯多德学派所谓隐秘本性,
不是指各种明显的性质,而是说各个物体中隐有一些性质,为产生明显结果的一些不可
知的原因。这种隐秘本性的说法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所以近代人把它排斥了。若只
告诉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有一种隐秘的种属本性,会产生出明显的结果,这等于什么也
没有告诉我们。”——译者
但远远更大的一个毛病还在于:他们所取作思辨对象和探究对象的乃是事物“所从
以”产生的一些静的原理,而不是事物“所借以”产生的一些动的原理。①前者只归趋
于谈论,后者才是归趋于事功的。至于在自然哲学方面已被公认的体系当中所有关于运
动的一些流俗的区分,如所谓生成、坏灭、增大、减小、变易和位置移动等,也没有任
何价值可言。他们的意思无疑只是这样:一个物体如在其他各方面都无变化而却从它的
地位上动了,这就是“位置移动”;它如在地位上没有改变,在本质方面也没有改变,
而却在属性中有所改变,这就是“变易”;一个物体如果由于有所改变而体积和容量不
同于前了,这就是“增大”或“减小”;它如果改变到一种程度以致本质和实质都变掉
而转为另一个东西,这就是“生成”和“坏灭”。所有这些都只是通俗之说,丝毫没有
深入到自然里面,因为它们都只是运动的度量和界限,而不是运动的种类。他们所示及
的乃是“到何程度”,而不是“用何方法”或“从何根源”。因为他们没有提示到任何
关于物体的欲求和关于物体各分子的发展的东西;他们只是当运动已使事物在感官面前
呈现为显然大异于前时,才开始标志其区分。②即当他们愿就运动的原因有所提示并据
以树立一种区划时,他们却又以极度的疏忽只提出了自然运动与强力运动之分;③这区
分实乃完全出自流俗概念,因为一切强力的运动事实上也是自然的,外来的能生力量只
不过是促使自然动作异于故常罢了。但是,抛开这一切不谈,如果有人观察到(举例说
吧)物体中有一种欲求要相互贴靠,俾自然的统一体不致大有间离和断裂而造成一个虚
空;如果又有人说物体中有一种欲求要保持其自然的体积或张度,所以每当遭到向里压
缩或向外扩展的时候就立刻起而奋斗以图恢复其自己,并重复回到原来的容量和广袤;
或者如果再有人说物体中还有一种欲求要趋聚于性质相类的块体,例如浓厚的物体趋聚
于地的球面,稀薄的物体则趋聚于天的圆周;——那么,所有这些和类似的运动才真正
是属于物理一类的运动;④而另外的那些则完全是逻辑的和繁琐哲学的东西,这从这一
比照当中也可以看得十分明白了。   ①弗勒注释说,这个毛病是说人们只注意于质料因而忽略了能生因。——译者
②克钦指出,培根在这里所非难的正是亚里斯多德在《Categories》一书中所举的
六种运动。——译者
③关于这一点,参看二卷四八条中所论第三种运动即自由运动,那里有进一步的说
明。——译者
④参看二卷四八条,培根自己在那里举出了十九种真正属于物理一类的运动。——
译者
此外还有一个并非较小的毛病,就是:在他们的哲学和思辨当中,他们的劳力都费
在对事物的第一性原则和对自然中具有最高普遍性的一些东西的查究和处理;而其工作
的效用和方法都是完全出自中间性的事物。由于这样,所以人们一方面则要对自然进行
抽象,不达到那潜而不现、赋形缺如的物质不止,另一方面则要把自然剖解到直抵原子
方休。而这两个东西又怎样呢?它们即使是真的,也不能对人类福利有多少作用。
------------------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