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的故事 第七章-1

  我们的心中早就酝酿着要为东京通信工程公司开辟一个国际市场,这样一来,井深和我就不可避免地要出外旅行。1952年,磁带录音机的生意做得很好,井深想到美国去一趟,看看那里的磁带录音机还有什么新的用途,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制造磁带本身的情况。他基本上不会说英语,但他能想法子应付,而且善于观察事物。令人失望的是在美国他仅在一些语音实验室里发现使用录音机,而录音机在日本的学校里比在美国使用得更加广泛。另外一件使井深感到失望的事是没有一家磁带生产厂允许别人参观。但是这次旅行却仍然使我们获益不浅。1948年,我们两人都从《贝尔实验室记录》上了解到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雷和其他人的工作情况,从那以后,我们一直对他们的发现非常关心。那一年在美国的小报和其它地方都出现了有关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一种叫作“晶体管”的元件的报道,井深在美国旅行时第一次听说很快就可以买到这种奇妙的小玩意的许可证。他开始进行筹划。
  我们对这种固态元件完全是陌生的,要弄懂它、并决定用它做什么,那决不是一两个工程师可以完成的事。在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塔夫特旅馆里,房间太噪杂,井深晚上无法入睡,他想到我们的公司里现在有一百二十名职员,其中三分之一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有各种专业,例如电子、冶金、化学和机械,开发我们公司自己使用的晶体管这件工作将是对他们的技能的一个挑战。他当时并不知道我们可以用晶体管做什么,但他对它所代表的技术突破感到非常激动。第二天井深想去拜访西电公司专利许可证经理,因为西电公司是贝尔实验室的专利持有者。但是他们告诉他,经理先生太忙,没时间见他,井深只好求助一位朋友,他叫山田志道,住在纽约,为一家日本的贸易公司做事。井深拜托他代为打听,然后就独自回国了。
  我必须说明一点,那个时候生产的晶体管并不是我们取得许可证、制造出来后直接使用的晶体管。这个奇妙的小玩意是电子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它只能用在音频频率的场合。事实上一年后当我最后签署专利协议时,西电公司告诉我,如果想用它来开发家用产品,那么只能做助听器。那个年代还没有可用于收音机的晶体管。当然我们对助听器的市场并没有兴趣,它极其有限。我们想做一种人人都用得着的东西,我们计划让我们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开发出自己的高频晶体管,用于收音机。
  我们开始考虑用晶体管可以制造什么样的收音机。当时在收音机领域里的国际潮流是一种新的概念。“高保真”,或者简称“Hi-Fi”,这个新名词很快成为时尚。人们想听纯正的声音,真实的再现,或者至少是生动的再现。有些早期的Hi-Fi发烧友已经买了各种声音的唱片,包括火车头的噪音、飞机起飞、马在奔跑、警笛、老式武器开火以及其它各种音响效果,就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新机器。扬声器变得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响,一些新词汇,像“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失真”、“反馈”等等,纷纷进入我们的语言。使用很多真空管组成的放大器被认为可以产生最纯正的声音。但我们却在设想用晶体管取代笨大的、发热的而且不可靠的真空管。这将给我们带来一次机会,不仅可以使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小,还可以降低功耗。如果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能够在相当高的频率下工作的晶体管,那么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使用电池的超小型收音机。我们希望能用最小的功率收到最逼真的声音。
  日本人一直对小型化和紧凑化很感兴趣。我们的盒子是套装的,我们的扇子是折叠的,条幅可以卷起来,屏风上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整个城市,可以折叠,可以整齐地拢到一边,或者用于装饰、娱乐和教育,或者只是用来分隔房间。我们的目标是生产一种收音机,小得可以装进衬衣口袋。我说过,不是便携式,而袋装式。以前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也用“花生米”真空管做出过中型便携机,一半的空间都被昂贵的电池占掉了,电池的寿命大约只有四个小时。晶体管可能可以解决功耗和体积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想搞晶体管,所以当1953年听说可以买到它的技术许可证后,我马上到纽约去签署最终协议。我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哪里有我们公司的立足之地,所以我打算把纽约的事办完后再到欧洲去一趟。当我在东京羽田机场登上飞机时心情很激动,手里拎着一只箱子,肩上背着一个包。
  现在我必须承认,刚开始的时候美国的辽阔使我大失所望。什么东西都很大,距离都很远,开阔的空间一望无垠,各个地方互不相同。我想不可能在这里销售我们的产品。这个地方把我制服了。经济发达,看上去这个国家什么都有。
  当我把西电公司的许可证寄给井深时,我突然产生了信心。当时日本的外汇控制得很紧,我们必须得到通产省(MITI)的批准后才能将二万五千美元的许可证费从日本汇出。晶体管是如此的新颖,而日本的外汇又异常地紧张,整个国家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正在开始加速发展,所以通产省的官僚们看不出这种元件有什么用,也就不急于批复。另外,通产省认为像东通工(我们的简称)这样的小公司不可能担当搞全新技术的重任。其实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曾顽固地加以反对。井深对这种鲜少为人知的元件将来的用途做了雄辩的说明,但还是等了六个月才使官僚们相信。通产省从来就不是日本电子工业的大恩人,尽管有些评论看来如此。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