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大亨本·拉登 恐怖与反恐怖“战争”

  1998年8月20日
  美国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正式爆发“战争”。
  在美国情报部门确认拉登与东非两使馆爆炸案有关后,克林顿缩短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政治募捐活动飞回华盛顿召开会议。15日,克林顿再次召集国家安全班子的成员,研究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至于何时行动则由克林顿作最后决断。
  20日清晨6时,克林顿下达了行动命令。当时,正在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上休假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下达攻击令。游戈在阿拉伯海和红海的十几艘美国海军水面舰只和潜艇,同时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南部和苏丹首都喀土穆发射了75至1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1998年8月20日当地时间晚10时左右,阿富汗东南省份帕克蒂亚的霍斯特地区已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几团带着“隆隆”轰鸣的光亮,划破了宁静的夜空,飞冲而来,一阵阵巨响震得地动山摇。霎时间,烈焰滚滚,火光冲天。美国对阿富汗的空袭开始了。
  美军从其游弋在波斯湾上的军舰上发射巡航导弹,空袭了分布在阿富汗东南部属于塔利班控制区的本·拉登的6处营地。据称,位于帕克蒂亚省霍斯特地区的两处营地被导弹击中。空袭持续了1个小时,至少造成15人丧生,30~50人受伤。
  在苏丹,20日晚当地时间7时30分,美国的飞机袭击并炸毁了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郊区的一个制药厂,至少造成5人伤亡。两架美国远程轰炸机飞临喀土穆,其中一架先投放了照明弹,随后两架飞机向苏丹的一家私营的“康复制药厂”发射了5枚导弹,并摧毁了这家制药厂。
  同样的断壁残垣、同样的惨不忍睹,鲜血、申吟、尸体、泪水再一次降临不幸的人间。这个弥散死亡气息的八月竟是如此漫长,无辜的人们落入了残酷的命运之手,在两股看不见的势力的斗争中献出自己无辜的生命。这是最大的残忍,也是最大的悲哀。
  这次袭击受损情况的估计信息逐渐从阿富汗透露出来。塔利班官方电台报道说,有21人死亡,30人受伤。而驻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记者报道,据目击者说至少有11人死亡,53人受伤。
  这就是美国反恐怖的战利品了,他们是和平祭坛上的牺牲。尽管这牺牲毫无意义,鲜血却不因此而少流一滴。
  克林顿在公开发言中说道:“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团体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爆炸案中起关键性作用……毫无疑问,美国面对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将保卫它的人民……今天我们已经还击了。”
  他们的保卫就是进攻,他们的“还击”就是空袭。
  在中东地区,对美国空袭苏丹和阿富汗的反应形形色色,像唱戏般热闹:海湾石油富国装聋作哑,北非小国不敢吭气,阿拉法特也不催美国公布西岸的撤军方案了,伊拉克人和巴基斯坦,哈马斯等激进势力则表示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苏丹。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空袭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和报复本·拉登及其同伙。美方认定拉登与前不久发生在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的两起爆炸事件有牵连,把他在阿富汗的6处营地视为恐怖分子训练基地。
  克林顿在匆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为美国发动袭击辩护:
  “这些组织过去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
  “我们有确凿证据证明他们计划对我们的人民发动进一步的恐怖袭击。”
  “他们试图取得化学武器和其他危险性武器。”
  但显然,他的解释没能被遭受空袭的国家接受。
  塔利班武装宣称美国的袭击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践踏”。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称这次空袭是“厚颜无耻的行径”,认为它“不但是对本·拉登本人的攻击,也是对阿富汗人民的侵犯”。他还重申塔利班不会将拉登引渡给美国当局。
  空袭后,苏丹总统声讨美国说:“这是恐怖主义行径,是对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民的侵略。”
  “我们要克林顿血债血偿。”
  我们毫不怀疑这些激烈的言辞今天还是唇枪舌剑,明天就可能变成导弹和炸药,是非善恶难有定评,而成百上千条无辜的生命却确确实实地因此而化作轻烟。
  恐怖主义,地道的和平梦魔。而拉登,就是那个在梦魔背后微笑的人。
  好了,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概念,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几种大同小异的解释。
  《美国法典》第2656f(d)节第22条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
  ——“恐怖主义”一词是指经过预谋的,有政治目的,且针对非军事目标的,由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进行的暴力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影响大众。
  ——“国际恐怖主义”一词是指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的公民或领土的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集团”一词是指任何从事(或其重要的附属团体从事)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集团。自1983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在统计和分析中采用这个定义。
  美国国防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为实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个人或财物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装力量或暴力,以强制或胁迫政府或社会。”
  国际上,一般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为实现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恐怖主义活动的实质是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不使用暴力的政治行为不是恐怖主义——如罢工、和平示威、抗税等。一般说来,恐怖主义分子是那些相信他们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宗教、或政治进程的参与者的执着人士。
  正如拉登所言:“我为真主而战,我愿为他战斗,死去;再战斗,再死去。”但这些人通过正常的政治程序不能实现他们所需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会诉诸暴力。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择手段,无视被攻击者的性别、年龄,他们只要那个能给予敌人最大打击的结果,为此不惜铤而走险,献出生命。
  近年来,随着恐怖活动危害的逐年增大,恐怖主义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恐怖主义被认为对一国的内部稳定——甚至生存——和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前总统里根可能是第一位了解恐怖主义角色的政治领导人。但是,里根是在冷战的范围内思考恐怖主义的——他把恐怖主义看作是苏联人控制的一种工具。当年美苏争霸,无所不在,美国斥巨资在中东国家大设军事基地,培训敢死队,慷慨地供给他们大批精良武器和资金。而最具戏剧性的是拉登的部队就是其中之一,美国人真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养虎贻患,埋下了祸根。
  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首次宣布恐怖主义对国家构成战略威胁,不过,拉宾仍是在巴以和平进程的范围内考虑问题的。但是,随后的事实——哈马斯组织的自毁性爆炸案和拉宾本人悲剧性地被暗杀——却证明了其言论的正确性。
  从统计上看,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攻击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攻击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加。自毁性爆炸和汽车爆炸是恐怖主义采取的主要攻击手段。
  1995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440起,比1994年增加118起,总计死亡165人,受伤6291人,其中美国人死亡12人;
  1996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296起,314人死亡,2912人受伤。
  1997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304起,221人死亡,693人受伤。其中美国人死亡23人;
  1998年
  恐怖主义,令人窒息的死亡阴影正慢慢膨胀,悄无声息地逼近我们的生活。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恐怖事件中,我们穿过那些纷繁复杂的表象和线索,常常可以看到拉登的影子。
  拉登来了!这句话几乎可以等同于死亡。
  极端的伊斯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极端穆斯林信徒把西方看成是敌人,不仅仅是因为宗教的原因,也有着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问题的症结可追溯到各个方面:对富裕的西方国家与日俱增的憎恨,社会不同派系之间日益加剧的排斥和疏远,苏联解体后民族主义争端和公开冲突的爆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加剧了西方世界的唯一领袖——美国与第三世界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冲突。
  从西方的角度看,西方同样也需要一个敌人。苏联作为西方国家竞争对手的解体似乎加剧了这一问题。现在,西方社会再一次——尽管不一定要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对立的目标——体现所谓的“上帝和魔鬼、善和恶”之间的永恒斗争。恐怖主义正好担任了这一角色,而拉登,恰恰充当了恐怖团体的代言人。他以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恐怖活动“荣登”全球恐怖分子的榜首,并且还跃跃欲试,酝酿着更大的事件,向全球张开自己的恐怖网络。
  因此,西方国家认为,“正是他们威胁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平与安全。
  “伊斯兰信徒——不管他们是受穆斯林兄弟会基本教义的统治,还是受一些现代吉哈得集团之父塞伊德·魁特提出的意识形态的统治——一直追求着全球性的使命:复兴前穆斯林帝国,把穆斯林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恢复穆斯林的光荣。拉登预言:‘在真主的恩泽下,穆斯林将在阿拉伯半岛取得胜利,真主的宗教也当然要在整个半岛占优势。穆罕默德的神喻如果用来统治国家将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希望。当我们跟从着穆罕默德的神喻时,我们生活在无比的幸福和尊严中。’
  ‘在我们的宗教里,我们相信真主缔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去信仰她。真主缔造我们并以这个宗教赐福我们,她命令我们去执行圣战是为了把真主的神喻传递给那些不信的人。
  “所有这些使命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观念上的,这个观念对伊斯兰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即宗教是政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反过来也是如此。这些伊斯兰信徒认为,这是一场同巨人的斗争,而真主注定要让伊斯兰或穆斯林世界获胜’。”
  从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地域看,恐怖主义作为政治和种族冲突的工具,迅速扩展到中东和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许多阿拉伯与穆斯林国家,内部恐怖主义活动也急剧增加。
  9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恐怖主义攻击的主要对象。如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等都发生在美国,针对美国驻海外机构的恐怖活动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惨无人道的屠杀。向来喜欢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饱尝苦果,成为恐怖分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在70、80年代存在于南美和欧洲的激进左翼恐怖活动几乎完全消失。在欧洲,只有为数极少的涉嫌右翼极端分子的恐怖活动。
  90年代,恐怖分子在恐怖攻击中还首次使用了非常规武器。1995年3月,日本奥姆真理教教徒在东京地铁施放神经性毒气沙林(Sarin,即氟膦酸异丙脂)。这一举动违反了国际上关于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规定,同时也开了恐怖分子使用非常规武器之先例。在1998年拉登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我将寻找这些武器(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至于如何使用它们,那是我的事。”这样杀机毕现的话令美国人如坐针毡。
  我们不难预测到恐怖——反恐怖战争的前景:肆虐的飞机,呼啸的导弹,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一栋栋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一批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在流血、死去……
  这决非危言耸听,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这幅图景中的绝大部分已成为血的事实。尽管双方都以自己为正义,而这“正义”却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就是恐怖,这就是人人谈虎色变,思之胆寒的恐怖。
  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说明用以注释恐怖主义了,拉登本人就是最恰如其分的范本。他前进的每一步都践踏着尸体,他每一次行动都与死亡结伴。他说:
  “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基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我们向美国发起了圣战,因为美国政府是不公正、可耻和残暴的政府。不论它是直接或间接支持以色列占领先知黑夜旅行的道路,它都做了特别不公正、邪恶和可耻的事情。”
  “我们认为美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窃贼和恐怖分子。唯一防范他们进攻的方法就是采用与他们类似的手段厂
  “你可以在青年时送自己一个木匣子或棺材,你自己带着美国士兵和公民的尸体离开!穆斯林正在向着解放穆斯林世界的目标而前进。这是真主的意愿,我们必将胜利!”
  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共戴天的仇恨,不可思议的残酷。
  拉登,谜一样扑朔迷离的人物,他究竟是圣战英雄还是恐怖魔鬼,是正义使者还是邪恶化身……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