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陷阱 1 福特革命

  ——无国界的就业危机和新的跨国公司
  如果取消关税而支持自由贸易,那么,我国每一经济部门的工人便将和欧洲工人一样,降低到农奴和贫民的水平。”
               ——阿伯拉罕·林肯,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六届总统
  (1861-1865年)
  在美国密执安州的迪尔伯恩,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的一些最有价值的工程师们,正坐在数目可观的计算机屏幕前工作着。他们不知疲倦地演示着人和机器的共生现象。一位汽车车身设计师手执一支电子笔,在一张桌子上的电磁绘图盘上描画着。他在一处迅速接了一下,在另一处画了一条直线,一辆汽车车身的轮廓便出现在监视器上。很可能,这一设计作为一部最新的福特车型旋即陈列在全世界各处的展览大厅中,博得购买者的青睐。突然,从监视器旁一个并不显眼的扬声器中传出一个深沉的声音:“我非常喜欢它!”这位无名氏又补了一句:“我们这样改一下,好不好?”就好像有一双神奇的手在进行操作一样,屏幕上的车型发生了变化,车身上部稍许加强了流线型的线条,两侧更加挺括。
  这位共同参加绘图的幽灵式的人物坐镇科隆——福特公司的欧洲营业中心。德国的一些新产品研制者们同他们的迪尔伯恩同行们正在探讨同样的课题,有时他们是同时进行工作,有时采取换班制的方式。他们把欧洲人的、美国人的、甚至日本人的各种思路和设想汇集起来。单晶硅模拟计算机到处显威风,遍布各大洲的五所新产品研制试验室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汽车设计中心。每一次碰撞试验,每一车型的每一空气动力计算,都要由这个中心通过一系列共同的试验来完成。
  跨越各大洋和越过时间界限,通过视屏和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这是福特公司迄今为止实行的最彻底的改革的一个步骤。从1995年年初开始,每一地区性子公司不再独立研制自己的车型,不再对接近新车型的某个部件的现成设计进行修改来使之适合于新的车型。为了取代过去的办法,福特公司的主管人阿列克塞·特罗特曼命令将过去的地区性公司合并为两个大的单位,分别服务于欧美市场和亚洲与拉美市场。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而在不久以前,利用这种信息似乎还是一种十分笨拙和麻烦的事情。研制、采购、销售,这一切福特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力求做得尽善尽美,避免任何重复的劳动,直到最偏僻的地区分公司都是如此。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或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为了定型最终畅销全世界市场的车型“蒙德奥”,福特公司的设计师们曾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召开了20次国际性工作会议,才完成了研制计划,而为了推出最新的车型“金牛座”,只用了15个工作日召开了三次检定会议,董事会便为生产打开绿灯,结果效益一下子提高一倍多。
  这体‘福特革命”,正如经济杂志《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决不是迫于财务危机的压力才进行的。1994年,该公司获得利润达60亿美元以上。特罗特曼和他的领导班子完成的,只不过是他们靠利用最现代的全球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做到的事情,至于其他一切事情,都会随之解决,而且不只是在制造汽车方面。
  一种革命正在逐个部门和逐个行业地使劳工界经历根本性的变革。几乎没有人不受到伤害。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徒劳地寻找替代那些已失去的蓝领工作岗位的办法,原来这样的工作岗位在武尔坎造船厂。达塞飞机制造厂或者在大众汽车制造厂的流水线旁已经消失了。在职能部门也早已充满对丧失工作岗位的恐惧,连昔日最保险的各种经济单位也未能幸免。丢掉工作后。只能靠做临时工来度命;昨天还从事着颇有前途的工作的人们,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其工作本领就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有将近一百万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供职的人员就是这样一下子就陷入了黑暗时代。自从世界级的金融企业相继登场以来,无穷的竞争使这些人员遭到了从前只有纺织业从业者才会遭到的残酷命运。随着自动付款机和银行信用卡的出现,厄运到来了。美国和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公司涌向欧洲,特别是涌向德国的借贷市场。例如,美国的快江公司从1995年起就开始推出电子邮政通兑储蓄,这种储户不规定解约通知期限,比储蓄存折付给更高的利息。一天24小时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或微电脑委托提出要求,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十分省时地办理好高息投资,甚至可以让人把现金送到家里。同样,忠诚投资公司,即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通过该公司在卢森堡的分公司,可以通过电话在整个欧洲联盟的范围内出售自己的有价证券。这一市场战略把传统的银行业务结构打得落花流水。稠密的分支网由于接近用户,在以前曾具有很大优势,现在却成了昂贵的奢侈设施而在竞争中十分不利。现在德国所有大的银行,连同它们的许多独立的分行如“24小时”银行或信贷银行(它们的靠山是德意志银行和联合银行),都改历经营远距离业务。这一改革启动后,在未来几年里银行分支网将被大力稀疏化。
  本来,银行职员过去应具备高级中学以上的学历,应当有学识,要受过高级的颇为花钱的企业管理教育,相应地薪金也较为丰富,现在,只有少数这样的人还被雇佣着。相邻国家的那些美好的、收入优厚的银行职员的传统职业教育,在德国已经所剩木多。例如,在联合银行的对话记录中,巴伐利亚联合银行的直属分行已不再同工会订立工资协定。供职人员每小时的报或过去通常是23至30马克,现在只有如马克,略高于清扫行业的一般工资。慕尼黑的大银行在招收新的工作人员时不再支付休假津贴,同样还节省下了圣诞节津贴。此外,这些人员必须在一天24小时随时听候调遣,甚至周末也是如此,而且不付给任何附加报酬。甚至负责接待各种富有的当事人和公司客户的具有高级专业知识的专家,日子也不好过,而对于通过电子技术组建的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几十万青年人来说,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德国已有五家大型金融机构出资参与伦敦投资银行,并在当地把它们的大客户业务集中起来加以办理。就设在德累斯顿的克莱因沃特·本松公司和设在德国的摩根·格伦费尔公司而言,德国人中的求职者,哪怕他们来自当地,也是很少能在那里找到机会的。这些公司的老板宁肯招募盎格鲁一撒克逊语族的人才。
  华盛顿和纽约的美国财界人士总是嘲笑他们称之为过时的、低效的和盈利极差的欧洲银行体系。华尔街一位著名的财界巨子曾经这样说:“瑞士的大宗钱财的管理者们,都是在另一个世界长大的。既然在我们这里投资者们可以获得30%的年利润,而瑞士银行却只能提供也许2%到3%的这样的利润,那么,瑞士人全都会坐失良机。”没有几年的工夫,许多美国大投机家们便都深信不疑,他们利用手中的数十亿美元,同样可以引诱一向谨小慎微的德国人、瑞士人和奥地利人作为存户被纳入美国人的风险基金系统中来。“首先,我们在苏黎世的火车站前大街开设了一家引人注目的分号。瑞士的客户们皱起他们的眉头,对我们表示不信任。可是,当他们当中某个胆大的街坊到我们这里存了款,不几年便赚了一辆‘波尔舍’兜起风来,这时,情况立时就会大变。”一个圈里人曾这样十分形象地阐述他们的战略。
  结果是十分残酷的。德意志银行董事会成员乌尔里希·卡特利里预言“银行将成为如年代的钢铁工业”。据库琅一莱勃兰德经营咨询公司的市场研究家们确证,以上的说法并非言过其实。有一项关于全世界50家主要银行的业务计划的研究报告也预言,就银行业来说,在未来十年内将有一半的在职人员会失去他们的工作。按此计算,这意味着在德国金融部门中将有50万人丢掉他们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www.ddshu.net ;  02:www.ddd888.net ;  03: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Stock Analysis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豆豆言情小说网 - 股票分析 - 股票入门
CopyRight ©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